为助力园区企业品牌宣传、打造企业创新生态,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推出原创栏目《企业家专访》。以“聚焦成长+赋能品牌”为主题,深入了解企业成长历程、角色定位、企业文化等,并深入挖掘企业需求,提升企业长期发展竞争力。 本期《企业家专访》栏目特别邀请北京思灵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陈兆芃博士,从机器人的智能和思维模式进行探索,分享我国智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前景。 陈兆芃 北京思灵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按下快进键,进入了蓬勃发展期。2020年3月,我国高层领导召开会议正式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在这双重因素的加持下,机器人市场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北京思灵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立于2018年,在德国慕尼黑、中国北京设立双总部。思灵机器人以德国宇航中心为技术依托,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前沿技术的深度结合与创新,拓展机器人在多领域、多场景应用与推广。 转变身份 多领域布局 2008年,陈兆芃赴德国深造,在德国宇航中心机器人研究所工作了13年,是机器人行业一名不折不扣的“老兵”。谈及行业选择缘由,陈兆芃表示,一切都源自于热爱。“我从小就喜欢科幻题材,对机器人也很痴迷。”在求学和科研的过程中,陈兆芃把爱好变成了事业,又把事业变成了爱好。 “天宫二号、ISS都有我们亲手设计的机器人,这是航天机器人的勋章。”德国宇航中心机器人研究所的工作经验让陈兆芃的科研生涯有了学术和实操的经验沉淀,体验过全世界最酷、最牛的技术,得到过go to space的天花板级职业荣誉,陈兆芃对于未来在航天机器人这个赛道的挑战和突破产生了迷茫。 下一步还能做什么,还需要去做什么?反复思考后,陈兆芃决定去做机器人on to the earth,让空间的机器人技术实现真正的落地,更好地服务于医疗、工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 很快,陈兆芃从德国宇航中心辞去令人羡慕的终身职位,带领着一批有技术、有梦想的科研工作者创立了思灵机器人。在大部分机器人企业还在追求怎样减少机器人的生产成本之际,陈兆芃及其创始团队预见性地提出了要把机器变成人,而不是让机器长得像人,构建一个完整的线上线下系统,将智能与机电系统相融合,用思维和算法为机器人赋能,实现其真正为多行业领域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思灵机器人成立后发展迅速,短短3年时间,团队已近二百人,通过规模化商业布局和研发模式,对售前、售后环节涉及到的技术、成本、质量、服务等内容进行统筹规划与配置,更高效地解决市场和客户的需要。 目前,思灵机器人已获得高瓴资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线性资本的多轮投资以及医疗产业投资人天智航战略投资,公司产品在医疗和工业制造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思灵机器人通过将航天机器人和航天宇航员技术降维,布局医疗场景,解决医疗问题;在工业制造领域,思灵机器人已与多家行业手机及其他3C产品制造商、汽车上下游产业制造商、重工类产业制造商、奢饰品珠宝制造商等展开合作,将产品运用到不同场景。目前,思灵研发的“术中通用机械臂”已成为全国行业标杆,陈兆芃有信心,在未来的一至两年内,该产品能够完全实现国产替代。 智能化发展 完善产业体系 到今天为止传统工业机器人仍缺少智能,“市面上现有的机器人大多只是一个自动化机械,类似于重复简单动作的工具,”陈兆芃表示,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人工智能能够控制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陈兆芃认为智能才是机器人行业未来真正的发展方向和核心竞争力,思灵机器人希望通过智能带给机器人飞跃式的突变,对人的思维方式进行模拟,通过脑、手、眼的配合,手与眼起到传感器的作用,达成回馈机制。大脑是否能够自主决策、智能判断、自主控制——脑、眼、手是否可实现整体性的配合才是判断机器人是否智能的决定因素。 “我们的机器人看起来很炫酷,但实际上,如果把思灵机器人比作冰山,位于水面上shining的部分是机器人,但是真正的基石是水面下强大的智能算法和软件。”陈兆芃表示,以强大的智能算法和软件为基础,思灵机器人构建了完整的线上线下系统,以机器人作为硬件,构建出柔性智能制造平台。思灵机器人不仅局限于机器人的制造,更是旨在向市场提供智能化的生产制造能力。 从自动化到智能化,从单一的产品到完整的产业系统,这是思灵机器人独特的产业布局和前瞻的行业眼光,也是思灵机器人与传统机器人企业的差异所在。 以智赋能 探索未来新应用模式 机器人是多学科、高科技交叉融合的产物。目前,我国的机器人行业处于快速发展之中,但与国外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水平仍存有十五至二十年的差距,中国在机器人产业基础上相对较弱,核心零部件仍依赖进口,产业链的构建也相对不完善,关键零部件,如传感器、控制器、通讯系统、芯片等,都是制约我国机器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何让普通的医生成为行业顶尖的医生?如何在减少工人数量的基础上,实现整体的流程优化和效率提升?如何以一个优秀员工为蓝本输出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产能?这些都可以用机器人来实现。世界这么大,我觉得未来可想象的空间也是十分巨大的。”面向未来,陈兆芃希望以人为本,发挥中国基建狂魔的独特优势,通过思灵机器人的柔性智能制造平台将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制造经验集成起来,在人口红利过去后,藉由机器人,让具有指导性的生产经验在能够保留的前提下实现可复制,将中国工厂作为一种生产能力复制到全球,在维持制造大国地位的同时进行对外输出。 提及思灵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陈兆芃说出了公司的slogan:connect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real world --链接人工智能和物理世界。让机器人能够实现人的部分职能,用机器人组合来完成目前需要消耗人力、物力完成的事,实现各行业的降本增效,这是思灵机器人的愿景,也是团队的目标。陈兆芃期望通过团队的技术优势和对未来的判断,将技术与未来可能实现的应用场景相结合,让思灵机器人成为行业中标杆性、重量级的企业,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